抗风湿金类药物有效克服碳青霉烯和粘杆菌素耐药性
抗生素是一种可以消灭或防止细菌生长的药物。当抗生素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时,细菌便会出现变异产生耐药性,从而令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变为无效。一般性的细菌感染通常采用诸如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等β-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治疗。然而近年来,部分细菌中产生了一种名为金属β-内酰胺酶(metallo-β-lactamases, MBLs)的耐药因子,能够水解几乎所有的常用β-内酰胺类抗生素,使其丧失临床治疗的效力。于是,自90年代中期起,号称为“最后防线”的粘杆菌素(Colistin, COL),逐渐被用于治疗此类由耐药菌引起的感染。不幸的是,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在2015年鉴定出一种全新的、能够使粘杆菌素失效的耐药因子——可移动粘杆菌素耐药酶(mobilized colistin resistance, MCR)。这种耐药酶与MBLs具有截然不同的结构与生物功能,因此目前在临床上还未有可针对同时具有MCR和MBL的多重耐药超级细菌感染的有效且通用的治疗策略。因此,如何找到一种经济、有效、副作用小的替代疗法,是科学家和临床医学家亟待解决的问题。